梦想的传承

发稿时间:2015-09-17    供稿:文/海龙公司 党朋飞



今天,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,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,我们生活幸福,工作快乐。

可是今天,当我斩断时代的牵扯,回首历史长河,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70年前定格。

1937年,日本侵略者的铁蹄,开始践踏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,带来的不仅是战火的纷飞,更是满目的疮痍。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,渴望和平的双眼却见证了罪恶的屠杀,敌人打破了我们最后的底线,我们只有将和平的旗帜收起,披上正义的战衣,誓死守卫这世代生存的960万平方公里。

直到1945年,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,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,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,从此走出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漫长黑夜。

这一年,我们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,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伟大的胜利,告慰着神州大地上无数的先烈。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着,一步一步,一切都开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,这让我们看到了厚积薄发的时代巨浪,听到了一首首乘风破浪的华夏乐章。我们拥有的是繁荣富强的礼仪之邦,一张张幸福安康的和谐面庞。

那么,是什么支撑着我们走到了今天?

也许,是不同时代给予我们的不同梦想,是不同梦想汇聚而成的共同期望,是共同期望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,是民族精神最终点亮了我们胜利的曙光。

我们曾经的梦想,是平定外患,保家卫国;是大步跨进,飞速发展;是祖国的繁荣昌盛与伟大富强。

不论哪个时代,我们的梦想,无不透露着对和平的渴望,对发展的渴望,对强大的渴望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终将汇聚成每一位同胞共同的梦想,一个大国之梦,一个强国之梦,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

“民族的强盛靠人民,国家的强盛靠民心”。国家怀揣着一个强大的梦想,人民与企业更应该如此。身为3311的一份子,大型国企的一员,我奋战在海龙公司的生产一线,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,传承着公司的梦想。

海龙公司用20年的发展历程,成就了时至今日的辉煌:4.5万平米深圳厂区,赏心悦目的花园式建设;3万平米罗湖商业用地,高端大气的商业规划;9.6万平米合肥厂区,自动化与传统完美的结合;2012年,海龙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;2013年,海龙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。

又有谁会想到,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企业,曾经又遭受了多少曲折和坎坷。

1993年至1998年公司经历了跌跌撞撞的起步阶段。1998年,公司在清水河建成了第一条生产线,开始预制构件生产工作,后来因为业务扩张,2001年公司又租设了布吉厂区。

可在那个时候,公司没有办公楼,没有宿舍楼,更没有食堂,有的只是简陋的生产线,屈指可数的几台生产设备。直至2004年,公司迁至观澜厂区,环境渐渐改善,资源逐渐丰富,也许是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,快速发展的时候到了?

可是说回工程,不得不想起海龙最难的过往,2007年公司承接香港将军澳梦幻之城项目,当时工期紧、任务重、模具质量又难以保障,再加上百余名新工人的调入,一度让海龙陷入僵局,失去了业主的信任。

可是困难并没有把我们压倒,我们重整旗鼓,我们重新制定方案、严格把关,我们精细化管理、改善弊端,最终扭转了危机的局面,并以此为鉴,不断完善自身生产工艺,管理流程,建立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,一步一步的,公司在施工质量及技术方面更是实现行业内领先地位。

对比今昔过往,海龙公司目前拥有总公司工法3项,集团工法2项,45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,预制整体厨卫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截止今日,海龙公司已完成了近90余单工程, 我们的团队更是从十几人,到如今的百人大军。我们同祖国一样,时时刻刻怀揣一个进步的愿望,一个强大的梦想。

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,经过海龙人不断的努力,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,我们从呱呱坠地般柔弱,到如今顶天立地般刚强。在发展的道路上,我们描绘着梦想的篇章,历史和经历告诉我们,怀揣梦想、团结奋进,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、实现目标的力量源泉,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,将这种梦想和精神继续传承下去。

“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”,只要我们有志向,只要我们辛勤不懈的努力,我们不怕得不到成功的伟业;“学如弓弩,才如箭簇”,只要我们基础知识扎实,根基打的牢,我们就不怕没有用武之地。

在座的各位,我们无论是优秀的共产党员,还是可爱的人民群众,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“三严三实”吧?因为她告诉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我相信,我们3311的每位成员都是有志向、有学识,守规矩的优秀人才。我们3311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,我相信和我们领导的英明决策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。

有一句话说的很好,“力量不在胳膊上,而是在团结上”。只要我们团结奋进,我们的公司一定可以再创佳绩,刷新历史。

中国梦,我的梦。3311的梦,更是我们在座每一个人的梦,我相信我们一定是3311的圆梦人。